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

學校紅眼症防治指南


學校紅眼症防治指南

何謂「紅眼症」?

此病為流行性結膜炎的俗稱,大多由過性病毒所引起之急性感染,一四季可能發生,但以夏秋交替季節較常,往往引發流行

與病程經過

病患往往有接觸史,約經1~7天潛伏期後發病,症包括:病患自覺眼睛痛、灼熱、怕光、易流淚物感、霧視。病人的眼結膜因充血而呈鮮紅色,有時會有結膜下出血,眼睛產生大黏性分物,少部分人會出現耳前巴結腫大、壓痛。通常症4~5天達到高峰期,之後漸漸消退,全部病程約於二至三星期後痊癒。

傳染方式

直接接觸病人的眼睛分物,或間接接觸,即接觸污染環境表面或器具如毛巾、臉盆、水頭、門把等後又碰觸自己的眼睛,所以手部衛生最重要。

潛伏期與可傳染期

潛伏期為1~7天,可傳染期為症發生前1~2天至症出現後14天。

預防方法

1. 注意雙手清潔,常用肥皂洗手,確實按照「濕搓沖捧擦」洗手。

2. 避免用手接觸眼部及口鼻,必要時用乾淨毛巾、小棉棒或衛生紙擦拭。

3. 要共用毛巾。

學校防治策

1. 教育學生正確之紅眼症傳染途徑、預防方法及相關知,並透過親子會、家庭訪視、學校網、家庭絡簿及分發宣導單張等方式,提供家長紅眼症防治資訊。

2. 提供潔淨之洗手設備、肥皂或洗潔劑等,加強教導並實學生洗手習慣之養成,並提高洗手頻次,注意個人衛生,定時提醒學生常以肥皂或洗潔劑確實洗手;病人之家人、同學、朋友與密接觸者尤需實洗手習慣。

3. 學生感染紅眼症,盡要求其在家休息,避免到校或出入公共場所,以免引發群聚感染;學校亦應要求感染學生避免與其他學生有親密之接觸為。

4. 患紅眼症學生,游泳課、體育課與其他需密接觸之課程,應避免出席。

5. 建議校方安排感染學生使用特定洗手台及廁所。

6. 避免提供帶毛玩具,玩具應經常消毒、清洗、擦乾淨,並避免咬玩具;遊設施如電動馬、溜滑梯、鞦韆等應定期清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